无障碍浏览

5·18国际博物馆日:丁玲纪念馆大招频出,文化盛宴精彩绝伦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5-22 15:46

自1977年起,每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各地博物馆共同回顾博物馆发展历程、展望博物馆未来的重要时刻。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丁玲纪念馆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打卡和体验活动,为市民奉上了多场精彩的文化盛宴,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一、文博知识线上有奖竞答

微信公众号上推出文博知识线上有奖竞答活动,将休闲趣味性与知识科普性相融合。活动一经发布,吸引了几百名市民参与,排行榜前20名选手,获得了丁玲纪念馆精美文创礼品一份。丁玲纪念馆以题会友,助力文博知识广泛传播,让人们足不出户与博物馆进行对话。




二、主题研学课堂正式开课

在研学活动中,同学们在了解了丁玲的生平事迹后,专心致志、全身心投入听取讲解员的讲解和指导,在完成研学目标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创造出一个个独具个性、内涵丰富的课程结业作品。





三、皮影手工活动“趣”玩纪念馆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此次的皮影手工活动,首先由工作人员带领孩子们开展科学探索DIY小实验,搭建影子舞台,通过手电筒、动物剪影来模拟皮影戏的演绎过程。其次,孩子们按照个人喜好选取《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参与并完成皮影手工的制作。在“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中探索皮影的特点,既加强了动手能力,又深刻体会了我国非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情景诵读沉浸式体验民国风

民国初年,中国妇女的解放运动愈演愈烈,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呈现出崭新的面貌,款式趋于多样化,并有意识地去表现女性人体特征。这种变化不仅在于女性上衣下装的变化,还创造产生了中西合璧的典型服饰——旗袍,为新式女装赋予了新的结构和内涵。除服装外,当时女性的化妆与发式也伴随着服装的变化而显得自由、清新、多变。在妆造老师的妙手打造下,一个个参与活动的民国佳人闪亮登场,先后来到《名人家书》小剧场进行情景演绎、参与《临江仙》诵读等活动中,沉浸式体验民国各界名人写下家书时的绵密情长、家国情怀,捕捉时间光影,经历一场华丽的穿越!


五、集章打卡“玩转”纪念馆

“帮我在本子上盖一个青年丁玲的印章可以吗”“能不能帮我盖在衣服上”……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来到集章打卡处排队等候,争先恐后的把一个个丁玲老、中、青年形象印章印在了自带的集章册和各种物件上,也印在了每一个游客的心中。



六、光与影的邂逅——省级非遗《澧州皮影戏》展演

澧县皮影制作匠人向绪庆为市民朋友带来的皮影戏获得满堂喝彩,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皮影人物,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韵味十足的戏剧唱腔,让在现场观看的小朋友们瞪大了眼睛,也让现场的观众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众人纷纷表示,此次皮影戏演出很棒,既开阔了自己的眼界,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七、夜场文艺展演异彩纷呈

5月18日晚,常德市丁玲纪念馆举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文艺演出”现场游人如织,吸引了许多市民朋友和游客驻足观看。

演出以美丽动人的舞蹈《长歌行》拉开晚会的序幕,舞蹈演员们用充满韵味和内涵的独特舞姿,于不经意间展现的精湛功底,向观众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情感,也为初夏的傍晚带来一阵拂面清风,令人身心陶醉;刘琼华老师演唱的原创歌曲《丁玲》层次分明,旋律入耳,歌词直抵人心,让听者在跌宕起伏的音乐中,感受到丁玲历经坎坷的一生及其傲人的风骨,心中溢满了感动和思念。丁玲纪念馆原创的情景式演绎节目《家书里的丁玲》《红色恋人》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丁玲、胡也频,陈觉、赵云霄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和浓浓的爱国情怀。那些革命时期的热血场景,将观众带入了那段风起云涌“觉醒年代”,现场观众潸然泪下,场下多次响起掌声;伴随着轻柔悠扬的音乐,常德市香文化研究会会长钟玲老师与篆香表演老师们循着篆香礼的步骤,不疾不徐的进行展示,带领现场观众领略这沿袭自唐代香礼的魅力;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们带来集体朗诵《文博心向党,初心永传承》,同学们声情并茂,极富表现力,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用真挚话语展现青年一代的担当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整个演出现场热闹非凡,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热情的欢呼声回应了演职人员的付出。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广大市民打开了解文博知识的窗口,让更多人共享知识的盛宴。下一步,丁玲纪念馆将继续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博事业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市民朋友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关附件:
关联文章:

5·18国际博物馆日:丁玲纪念馆大招频出,文化盛宴精彩绝伦

33308932

Baidu
map